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黄埔区 > 黄埔街 > 正文

黄埔街发现两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疫区范围已经被无死角消杀……

| 【记者 湾湾 见习麦思容】【编辑 港姐】 | 2019-07-12 22:59:53




关于登革热……

6月19日,位于黄埔街辖内的黄埔区医院收治了一名登革热患者,这是黄埔街今年发现的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该名患者曾赴东南亚旅游,入境时,患者感觉身体不适,由于亲人居住于黄埔,便就近前来黄埔区医院就诊,于19日被确诊为登革热。


7月4日,黄埔街再次出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该名患者居住于新溪村,但发病前同样是曾去往东南亚的柬埔寨旅游,回来便出现发热症状,最后被确诊为登革热。


两名登革热患者被确诊后,医院都立即启动了应急措施,马上将患者隔离,以防被周围原本没有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咬到后感染了病毒,若这些已经感染到登革热病毒的蚊子不断地去叮咬其他人,疫情将难以控制。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该两名患者都已经康复出院。



为预防登革热,黄埔街这样做


接到黄埔街出现登革热病例通报后,街道与区卫生局便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就诊的医院周边100米范围划分为疫区,进而开展了三天无死角的消杀,进行翻盆倒灌、卫生清理,第四天再把范围扩大至200米,进行7天的无死角处置。预防工作将一直坚持到25天,最后确定在两百米范围内没有再发生登革热病例,方可解除疫区。


25天才能解除疫区原因:因为一只蚊子从羽化到自然死亡,最长的生命周期为25天,如果这只蚊子咬到患者感染了病毒,从患者被隔离的那天算起,最多也只能生存25天。





7月4日,新溪村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被确诊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水增迅速赴现场召开登革热防御工作紧急会议。经联社相关干部、社区服务中心医生以及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金丽园社区专业队等近30人参加会议。


会后,下沙社区整合资源,建立一支由村社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共96人的应急队伍。同时成立专业应急消杀队伍,连续3天消杀,7天巩固。








7月4日晚上开始,社区网格员与志愿者开始"洗楼"行动,上门向居民发放登革热宣传资料及蚊片,讲解预防登革中“防”的重要性,三天共计入户328户。


7月5日上午,下沙经联社召开登革热防控工作实施安排会议。经联社所有干部,环卫站、居委会负责人以及11社社长,共29人参加会议。会上,经联社李成刚副董事长通报登革热案例、总结前一日的应急措施实施情况。会议安排落实具体防控工作,各干部商讨安排居委会入户排查工作存在问题及物资需求等,确保所有防控工作做前、做细、做全并落实到位。




7月5日下午,网格员、志愿者会集,分享总结经验后又立即投入现场工作。


7月6日,新溪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处置进入第三天。早上7点30分集合专业应急消杀队伍进行工作部署并作一些技巧调整,专业队共出动12人、6台喷杀机械,消杀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覆盖核心区范围的公共面积、楼宇楼道、农田等。





早上9点30分,下沙经济联合社召开登革热清积水队伍成立暨培训会,成员为各生产社聘请2名队员组成一支30人的清积水队伍,由经联社领导李成刚作成立讲话并作具体工作安排,会上环卫监督管理站对队伍作清理积水的技术培训和技巧要点讲解。


街道环卫监督管理站积极配合各组队伍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全力保障新溪环境卫生整治工作,6日环卫站共计出动环卫工人80多人次,运送垃圾8车次。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后症状表现为高热、全身肌肉关节剧烈酸痛、出现皮疹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流行,高峰期为每年的7月至9月,其传播方式为蚊子叮咬了带有病毒的登革热患者,然后再去叮咬另外一个正常人,导致原本的正常人携带病毒。


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诊,没有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1至4天痊愈。


重型登革热:

患者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第3至5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登革热高峰期该如何抵御病毒



平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食均衡营养,提高人群抗病力,最重要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小e提醒大家,前往登革热流行区更要做好防护措施哦!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