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九沙渔民自行搬迁龙船坞,为临江大道东沿线二期让路
| 【图文记者 崔小远】【编辑 墨兜】通讯员 余巨澜 | 2020-01-09 21:24:15
近一两年来,作为连接广州国际金融城和黄埔临港经济区的重要道路,临江大道东沿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然而,该项目进入黄埔鱼珠段施工时,却遇到了阻碍。九沙社区渔民新村的龙船坞,正处于道路高架桥建设的节点上。因项目建设需要,需腾出该区域。
出于传统民俗文化考虑,部分渔民最初并不愿意搬走龙船坞,请走龙船。
考虑到,渔民传统民俗及城市建设需要,鱼珠街多次联动职能部门“登门槛”听诉求、并进行普法宣传。最终,经多轮协商,依照相关政策给予渔民补偿。
近日,渔民们终自行移走龙船坞和龙船,为道临江大道东沿线道路建设让路,为湾区建设贡献疍家人力量。


因传统民俗原因
部分渔民不愿搬迁龙船坞
随着广州东进战略实施,重大项目在鱼珠接二连三落地。作为加快东西物流运输速度的重要通道,临江大道东延线二期项目途径九沙龙船坞水域。重点工程建设,是造福一方的好事。然而,项目进入征地施工阶段时,九沙渔民当中出现了不同声音。
小e了解到,该龙船坞最初的建造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解决疍家人居住渔船困境,结束流浪动荡的生活,避免潮汐台风导致渔船颠覆船毁人亡悲剧发生,上个世纪70年代,政府投入大部分财力物力,茅岗社区让地,在鱼珠码头西侧九沙区域建成两排两层楼房,让渔民洗脚上岸,过上安居的生活。
同时,有关部门还照顾渔民划龙舟的习俗,在珠江边上建了一处停泊龙舟的船坞,供渔民使用。

龙船是渔民集体的象征,是传统的精神纽带,已经存在多年。我们世世代代的传统如此,怎么能轻易搬走?”有渔民认为,即便是社会发展,也英尊重传统民俗,“现在地道的龙船坞很少了。我们的龙船坞保留着传统面貌,属于文物,动不得。如果要征走这片地,我们的龙船,又搬去哪里呢?”
结合群众诉求,鱼珠街邀请黄埔区建设规划、水务、城管等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研判问题,多次上门走访解决矛盾。
经有关部门确认,该片区位于鱼珠国际木材市场与鱼珠物流基地范围内,该区域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显示,龙船坞不属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或文化遗产保护线索;市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公布的历史建筑名单、区政府已公布的历史建筑线索和传统风貌线索名单中,也未查到龙船坞规划报建手续。

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的公示,从认识层面,消除了大家的误解和顾虑。”鱼珠街相关负责人介绍,渔民们观念发生转变后,各方顺利进入了征拆补偿协议协商阶段。
渔民自行移走龙船
为城市建设让路
为保护渔民利益,鱼珠街邀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了评估,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渔民补偿。
日前,鱼珠街党工委副书记李瑞光主持召开会议,协商临江大道东延线二期九沙涌龙船和龙船坞补偿协议签订事宜。黄埔区重点项目办、区重点项目推进中心、街征拆办、东进公司、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国众联评估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九沙渔民代表参加会议。

在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全力支持配合下,经过多轮次、多渠道、多方式协商谈判,龙船坞相关补偿协议成功签订。

我们从洗脚上岸到安居乐业、再到政府优抚,再看到现在鱼珠建设,湾区建设,作为享受好政策的渔民,更应该支持政府。”通过法理情的宣贯和政策落实,渔民新村村民最终达成自行拆除协议。


近日,鱼珠街街征拆办、九沙渔民完成九沙涌龙舟移除工作,顺利交付临江大道东延线二期九沙涌大桥水域施工用地。鱼珠街征拆办协助广东华隧集团对九沙涌大桥水域施工范围进行围蔽,及时做好地块的管理工作。
了解更多身边便民大小事、精彩社区人物
分享辖区精彩民俗文化活动
社区便民宣传活动、招聘
想发布寻人、寻物信息等
也可扫码加入
“鱼珠新鲜事009”街坊交流群

近一两年来,作为连接广州国际金融城和黄埔临港经济区的重要道路,临江大道东沿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然而,该项目进入黄埔鱼珠段施工时,却遇到了阻碍。九沙社区渔民新村的龙船坞,正处于道路高架桥建设的节点上。因项目建设需要,需腾出该区域。
出于传统民俗文化考虑,部分渔民最初并不愿意搬走龙船坞,请走龙船。
考虑到,渔民传统民俗及城市建设需要,鱼珠街多次联动职能部门“登门槛”听诉求、并进行普法宣传。最终,经多轮协商,依照相关政策给予渔民补偿。
近日,渔民们终自行移走龙船坞和龙船,为道临江大道东沿线道路建设让路,为湾区建设贡献疍家人力量。
因传统民俗原因
部分渔民不愿搬迁龙船坞
随着广州东进战略实施,重大项目在鱼珠接二连三落地。作为加快东西物流运输速度的重要通道,临江大道东延线二期项目途径九沙龙船坞水域。重点工程建设,是造福一方的好事。然而,项目进入征地施工阶段时,九沙渔民当中出现了不同声音。
小e了解到,该龙船坞最初的建造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解决疍家人居住渔船困境,结束流浪动荡的生活,避免潮汐台风导致渔船颠覆船毁人亡悲剧发生,上个世纪70年代,政府投入大部分财力物力,茅岗社区让地,在鱼珠码头西侧九沙区域建成两排两层楼房,让渔民洗脚上岸,过上安居的生活。
同时,有关部门还照顾渔民划龙舟的习俗,在珠江边上建了一处停泊龙舟的船坞,供渔民使用。
龙船是渔民集体的象征,是传统的精神纽带,已经存在多年。我们世世代代的传统如此,怎么能轻易搬走?”有渔民认为,即便是社会发展,也英尊重传统民俗,“现在地道的龙船坞很少了。我们的龙船坞保留着传统面貌,属于文物,动不得。如果要征走这片地,我们的龙船,又搬去哪里呢?”
结合群众诉求,鱼珠街邀请黄埔区建设规划、水务、城管等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研判问题,多次上门走访解决矛盾。
经有关部门确认,该片区位于鱼珠国际木材市场与鱼珠物流基地范围内,该区域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显示,龙船坞不属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或文化遗产保护线索;市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公布的历史建筑名单、区政府已公布的历史建筑线索和传统风貌线索名单中,也未查到龙船坞规划报建手续。
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的公示,从认识层面,消除了大家的误解和顾虑。”鱼珠街相关负责人介绍,渔民们观念发生转变后,各方顺利进入了征拆补偿协议协商阶段。
渔民自行移走龙船
为城市建设让路
为保护渔民利益,鱼珠街邀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了评估,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渔民补偿。
日前,鱼珠街党工委副书记李瑞光主持召开会议,协商临江大道东延线二期九沙涌龙船和龙船坞补偿协议签订事宜。黄埔区重点项目办、区重点项目推进中心、街征拆办、东进公司、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国众联评估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九沙渔民代表参加会议。

在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全力支持配合下,经过多轮次、多渠道、多方式协商谈判,龙船坞相关补偿协议成功签订。
我们从洗脚上岸到安居乐业、再到政府优抚,再看到现在鱼珠建设,湾区建设,作为享受好政策的渔民,更应该支持政府。”通过法理情的宣贯和政策落实,渔民新村村民最终达成自行拆除协议。


近日,鱼珠街街征拆办、九沙渔民完成九沙涌龙舟移除工作,顺利交付临江大道东延线二期九沙涌大桥水域施工用地。鱼珠街征拆办协助广东华隧集团对九沙涌大桥水域施工范围进行围蔽,及时做好地块的管理工作。
了解更多身边便民大小事、精彩社区人物
分享辖区精彩民俗文化活动
社区便民宣传活动、招聘
想发布寻人、寻物信息等
也可扫码加入
“鱼珠新鲜事009”街坊交流群